五、水產品及水產制品 1 主要安全問題 1.1生食水產品對人體帶來的寄生蟲侵入危害。 1.2人為在水產品或水發水產品中加入非法添加物如甲醛、工業堿、工業染料等。 1.3 以往由于水產品或水產制品而引起的急性食物中毒主要有: 1.3.1有毒魚種(如河豚魚等)混入消費市場,食用后引起中毒; 1.3.2含組胺較高的魚體(如鯖魚等),食用前處理不當,或魚體由細菌引起變質使組胺大量增加,由此而引起的食物中毒。 1.3.3污染水質對水產品造成污染,如蛤蜊中甲肝病毒富集,水產品中砷、汞富集等引起的中毒。 1.3.4食用了某些魚體如青海湖裸鯉石斑魚、鰉魚、云南光唇魚、鯰魚及其它有毒魚卵,魚膽引起的中毒。 1.3.5食用了某些有毒貝類引起的中毒。 1.3.6食用了腐敗變質或被致病菌污染了的水產品或水產制品引起的中毒。
2 快速檢測參考項目 2.1感官檢測 2.1.1鮮魚類出現下列現象時,不能再食用。 眼部:眼球凹陷,角膜混濁,眼腔被血浸潤。 腮部:呈灰白色(正常為鮮紅色),附有污穢黏液,有酸臭味。 肌肉:松弛,無彈性,骨肉分離有氨味或霉味。 肛門:完全突出。 體表:暗淡無光,粕液污穢,鱗片脫落嚴重,有腐臭味。 腹腔:內臟混濁有臭味。 2.1.2水產干品出現下列現象時,不能再食用: 魚干:肉質疏松、鱗片脫落,無光澤,外表污穢,色澤不正常,氨味很濃。 咸魚:肉質深黃、疏松,魚體有傷痕、有破肚和骨肉分離現象,氦味很濃。 海米:表面潮潤,外表破碎,色呈灰褐色,無光澤,肉質疏松,有氨味、霉味。 蝦皮:外表污穢,無光澤,體形不完整,碎末多,呈蒼白色或談紅色,緊握一把后相互粘連,不易散開,有氨味、霉味。 海蟄:表面深黑色,有膿樣液,質發酥,易破碎,有腐臭味。 2.1.3 水產制品,如熟制魚糜灌腸、蝦醬、蟹糊、熟制魚丸等,凡出現異昧和霉變時,均不能再食用,如果是預包裝形式的產品,超過保質期時不能再食用。 2.2變質水產品的快速鑒別。 2.3水發水產品中工業堿的快速檢測。 2.4水發水產品中甲醛的快速檢測。 2.5水發水產品中雙氧水的快速檢測。 2.6水產品及水產制品中砷的快速檢測。 2.7水產品及水產制品中汞的快速檢測。 2.8孔雀石綠等水溶性非食用色素的快速檢測。 2.9在有條件時,開展對水產制品中致病菌的快速檢測。
|
常用食品安全快速檢測產品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毒鼠強快速檢測管 | ||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農殘速測儀PR-2003N |
農殘檢測儀PR-203-6T | |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食品安全多功能測試儀 | 多功能水質快速分析儀 | 肉類水分快速測定儀 | 氨氣/苯氣檢測管 |